一、基本情况
周继良,1976年1月生,四川资中人,教授,教育学博士,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。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和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。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,硕士、博士均毕业于南京大学,具有经济学、管理学(公共管理)和教育学的学科背景。邮箱:6020180157@jsnu.edu.cn。
二、教学工作简介
承担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有:《教育学》《班级管理》《公共经济学》《公共管理导论》《国家公务员制度》等;研究生课程主要有:《教育原理》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》《教育管理史》《教育学学术前沿专题研究》《教育学学科发展前沿专题》等。
三、科研成果基本情况
研究领域: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、比较高等教育以及公共管理研究。
主持课题: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一般项目《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公共决策与资源配置模式研究》(编号17BGL173,在研),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重点项目《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差异化策略与评价体系研究》(编号2018SJZDI168,在研),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《行为博弈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安排研究——基于南京市若干大学的调查分析》(编号EIA120381,结项),江苏省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《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成效研究》(编号D/2013/01/013,结项)等科研项目。
成果与获奖:近年来已在《教育研究》《高等教育研究》《比较教育研究》《中国高教研究》《复旦教育论坛》《教育科学》《现代大学教育》《大学教育科学》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《重庆高教研究》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。其中《新华文摘》论点摘编2篇,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转载2篇。博士论文获得第十二届“高等教育学”优秀博士学位论文(2016年10月);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、高校内部治理研究等方面获得市厅级奖励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3项。
代表论文:《现代产业学院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——基于产业学院组织属性与特征的考察》《“强基计划”招生“遇冷”的症结与消解》《寻根问路:中国共产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》《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属性与制度创新》《学科评估结果的理性评判及其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》《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平衡》《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基本类型及其与学生相关背景特征的关系》《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——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》《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及其与学科类别、学校类型和学业自评的关系——基于南京和常州十所高校的实证调查》《高校学生评教的制度定位逻辑及其纠偏——基于学生评教制度文本的分析》《法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:历史嬗变与价值追求——基于中世纪至2013年的分析》《核心与附加指标的统一:加拿大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精髓——以曼尼托巴大学为例》
代表著作: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研究,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,2021.12。
四、所在学位点
高等教育学